洗腦MBA系列:關於樓市的「投資需求」與「實質需求」 文:寒柏

上回談及,「價格」越高,反而會衍生出「投資需求」。資本家為了牟取暴利,往往透過拉抬「價格」來刺激「需求」。因此,「越貴越多人買」的例子十分多。當中,樓市便是其中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。

樓市越升越有,衍生出「投資需求」

(互聯網)
(互聯網)

幾十年以來,香港的樓市都充份體現出這一點。樓價越高,越多人買,「價格」上升,不僅沒有把「實質需求」減低,還衍生出「投資需求」,最終反過來把樓價推得更加高。住屋是「基本需求」,但當中又有「投資需求」,而且樓市的周期十分長,一般普通市民都能以銀行按揭買樓,即市民的購買力被槓桿放得更大。樓市在泡沫爆破之前,都是只會越升越高,大漲小回。

有人認為,這是因為「土地供應」不足所致。香港的土地供應不足,當然是事實,也是推升樓價的原因之一。可是,純以西方經濟學的簡單原理來說,「供不應求」的情況下,會促使「價格」上升,但最終應該會抑壓「需求」才對。

可是,樓市上升,會反過來增加「需求」。縱然政府落實增加土地供應,但建屋需時,亦未必可以滿足到刻下的市場需求。例如,中國政府在近兩年來致力控制樓市,先後出了「限購」、「限售」、「限價」、「限貸」,甚至乎「限離」等等措施。此外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廣州等四大城市,亦先後落實未來十多年之內,興建達150至180萬伙住宅單位的大計,即未來住宅單位落成數量肯定大增。但在這情況之下,四大城市的樓價依然高企,並沒有明顯的回落跡象。這正是因為樓市的「投資需求」太厲害所致,大幅增加供應,依然無法扭轉泡沫越吹越大的局面。

為甚麼樓市的「投資需求」會這麼厲害?有人認為是因為資金沒有出路所致。如果有其他投資出路,又怎會有這麼多資金集中在樓市?可是,這往往是「雞與蛋」的問題。從另外一個角度看,樓市高企的情況下,也會對該區的租金、工資和諸般成本構成壓力,無疑亦增加了創業及經營生意的成本。到底是「樓市泡沫」太厲害,因而抑壓了其他行業的創新與發展?還是其他行業無法創新,所以資金才集中在樓市呢?

有人認為,樓市易升難跌,是中國文化使然。由於中國人喜歡買樓,所以有中國人的地方,樓市就會暢旺云云。其實,熟知世界金融史的人都知道,世界各國都曾經出現過不同程度的樓市泡沫,「中國人喜歡買樓」一說,過份把原因歸究於中國文化,明顯忽略了其他國家的歷史。說穿了,樓市就是一開始的一點「供不應求」,越演越烈而衍生出強勁的「投資需求」,最終如一個旋渦般,把泡沫越吹越大,使「供不應求」的情況越搞越嚴重。

 

價格越高扭曲了價值觀,使「剛需」也增加

值得一提的是,「價格」上升,除了衍生出「投資需求」之外,也扭曲了「實質需求」(又名「剛需」)。簡單來說,即「價格」狂升下,也會進一步刺激「剛需」。

試想想,樓價越升越高,亦會扭曲了所有人的價值觀。從前,年青人結婚不一定要先「買樓」,兩口子居住在父母家或租屋,一樣可以結婚。可是,在樓市泡沫越吹越大的情況下,就連價值觀也變了。如果年青人還沒有置業,或會遭家長反對。反過來說,雙方家長肯定會為兒女的將來,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替他們先付「首期」,讓他們盡快「上車」。可見,「買樓」已變成是所有年青人的「剛需」。

又例如,從前不少零售商都只會租店舖經營生意,大都把資金放在營運上,絕少會置業。如果大型零售商購買商舖,投資者反而會質疑該零售商只顧炒買樓市和不務正業。可是,現在很多大型本地零售商,都希望有三分一左右的店舖屬全資擁有。擁有一定份額的商舖,甚至乎成為不少零售商的生存之道。「買舖」亦成為了不少零售商的「剛需」。

「價格」越高,或會改變價值觀的例子尚有不少,下回繼續。

(待續)

文:寒柏

從事金融業,自由撰稿,醉心武俠小說創作;近期發表《汴京遊俠傳》、《獵頭交易》、《清明上河記》和《天人》等小說。著作還包括《金庸雅集:武學篇》和《金庸雅集:愛情、影視篇》等等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